民國時期類似袁大頭的錢幣 民國時期錢幣品種

民國是一個很混亂的特殊時期,就連使用的貨幣也是雜亂的,即使
袁大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還是不斷有新的錢幣面世,擾亂經濟市場。因為民國時期類似袁大頭的錢幣並不少。

民國初期,市面流通的銀毫大部分是清宣統年間的福建、廣東兩省鑄造的「龍毫」,有雙角(2角)、單角(1角)兩種,其他如「江南」、「湖南」和「湖北」等省鑄造的銀毫,在市區流通較少,甚至被拒絕使用。後來又有「福建官局造」的鑄版,但只有雙角而無單角。

1918年陳炯明率領粵軍入閩,建立「閩南護法區」以後,曾鑄造民國八年、民國九年兩種雙角銀毫,質量比「龍毫」差,比值亦較低,而且使用不甚普遍,僅限於統轄地區。至1923年、1924年間,又鑄造「三面旗」銀毫,質量亦差,流通範圍亦不廣。同時廣東省鑄造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版的雙角銀毫,亦流通於漳屬一帶,但數量極少。由於各種銀毫的質量不高,比值就降到十三四角為
銀元一元。

1924年北洋軍閥張毅統治漳州以後,在本市竹巷下南方巷右邊大厝內,籌設造幣廠,鑄造民國十三年版的雙角銀毫,銀質極差,而且逐步降低質量。張毅持其割據地方的勢力,擅自規定以14角5分比值為銀幣1元,強迫在市面使用,人民懾其淫威而不敢拒用。

民國時期類似袁大頭的錢幣   民國時期錢幣品種

抗日戰爭期間,銀毫、
銅元由國家銀行逐漸回收,並印發5角、2角、1角三種鈔票代替銀毫,另鑄造5分、2分、1分三種鎳幣代替銅元,作為輔幣流通。

我國自鑄的銀元極少,只有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1元(俗稱「大銀」)、5角的銀元,由於鑄造的數量不多,在市面流通的大部分是外國鑄造而輸入的銀元,通稱「大洋」。其中以日本的「龍銀」最多,還有墨西哥的「鷹銀」、英國的「執叉銀」、荷蘭的「婦女執花銀」等外國銀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逐步收回清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元。約在民國七八年間,曾收回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頭像版的銀元,但不久又以原版鑄造。

1926年北伐後,國民政府建都於南京,由國家銀行改鑄了孫中山頭像版的銀元,其後又鑄出帆船版的銀元。

以上就是民國時期的一些錢幣介紹,這些錢幣中,還是以袁大頭的收藏市場最為廣闊,版別眾多,存世量少,受到不少藏家的喜愛。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