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慶通寶是古泉五十珍之一,
銅錢色青黃,緣郭深峻,製作工整,漂亮至極。崇慶通寶錢鑄於崇慶元年(1212年),青銅質。面文“崇慶通寶”,文字端莊秀麗,楷書,對讀,崇慶通寶錢有小平錢、折二錢。有大字、小字、小山崇、闊寶、狹寶等版別。
眾所周知,從唐朝開始,歷代貨幣都會以通寶或元寶命名,但在宋朝則非如此。在宋朝,有時候同一種錢,既稱通寶又稱元寶或重寶。有的該隱更多名稱,如錢文作元、通、重、之、全、永、興、安、新、洪、萬、正、真、崇、泉、至、珍、隆、封等寶,約計三十餘種。由此可見其複雜性。據瞭解,兩宋同治期間,共鑄了四十五種年號和六種非年號錢。如果再按大小、等級、幣材、年份、成色、特徵、版別、錢監、紀年等等及其他標記來劃分,更不知有多少種類。要知道,僅僅神宗朝鑄的熙寧、元豐兩種年號錢,光是版別就各有一百多種。在經過歷史的顛肺流離後,現存世量已是非常之少,甚至有些版別僅剩一兩枚,因此,在目前收藏市場上,宋朝錢幣一直是眾人的寵兒。
崇慶通寶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1213年)所鑄的錢幣,存世極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2枚,均為民國名家舊藏,建國後鮮有發現,為古錢大珍。崇慶通寶相關歷史故事,金衛紹王使用崇慶這個年號一共兩年。1212年正月初一(己酉朔日,陽曆2月5日),改元崇慶,赦。崇慶二年五月,改元至寧。衛紹王,姓完顏,名永濟。金世宗第七子。"柔弱鮮智能",政治日益腐敗,而此時,蒙古迅速強盛,多次打敗金軍。衛紹王死於1213年,時年61歲。目前所發現的崇慶通寶很稀少,市場價值極高,都是孤品中的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