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銖錢如何鑒定 其收藏價值怎麼樣

  三銖錢如何鑒定 辨別錢幣真假的方法是什麼

  三銖錢的鑒別方法有哪些。看銅質:我國歷代
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後錢體呈紅色。

  

三銖錢如何鑒定 其收藏價值怎麼樣

 

  觀銹色: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掘品,一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粒大小不同,呈現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三銖錢如何鑒定 其收藏價值怎麼樣

 

  看鑄幣銘文:我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可以作為鑒定 古錢真偽的依據。

  三銖錢的由來 最早的單位重量錢幣

  三銖錢是漢武帝進行幣制改革的第一次實踐,它第一次打破了長期以來
銅錢錢名定格為半兩的習俗。秦始皇統一幣制時,規定銅錢以半兩為名,重如其文。秦始皇以後,雖然錢文仍日“半兩”,實際上已經減重。西漢初年,經濟蕭條,政府深感秦錢重難行,社會上榆莢錢已經氾濫成災,所以政府允許鑄減重半兩錢。

  

三銖錢如何鑒定 其收藏價值怎麼樣

 

  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呂後二年行八銖半兩錢,呂後六年行五分錢,文帝五年行四銖半兩錢等等,這幾次改革都只是調整政府對錢重的要求,錢名“半兩”的錢名,從這個意義上講,三銖錢時後來五銖的先聲,是漢武帝幣制改革實施中的第一步。

  

三銖錢如何鑒定 其收藏價值怎麼樣

 

  三銖錢是中國早期在摸索錢的單位重量標準的實踐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漢初因秦錢重而一直採取減重措施,錢重由十二銖到八銖,到五銖,到四銖,武帝執政初又減到三銖,經過四年實踐,在當時經濟發展的情況下,體會到三銖錢的重量已經偏輕,於是建元五年又復鑄四銖半兩,史稱三分錢,經過這樣長時間的實踐,終於到武帝元狩五年才最終確立了五銖錢的體制,每枚錢的單位重量確定為五銖重,對後世中國的貨幣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錢重三銖是這次實踐的一個谷底。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