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貨六銖是什麼 有什麼由來
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鑄的六銖錢,面文“太貨六銖”,玉箸篆體勻稱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內外廓精整挺拔,製作精良。太建十一年(579),陳宣帝始鑄太貨六銖錢。
錢文篆書直讀,製作精整。發行之初,一枚當五銖十枚,與陳五銖並行流通,後改成當一錢。民間因使用不便,訛言其有不利於皇帝的徵兆,"六"字似叉腰哭天子,遂廢止。
太貨六銖市場價格怎麼樣 有什麼收藏意義
太貨六銖,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鑄,面背內外郭精整,錢文玉筋篆,書體精美,為六朝錢中精品,極為少見,逕2.5CM,重約3克,近日市上見一批“十全十美”之太貨六銖,望集幣時慎之。傳世的“太貨六銖”存世較為稀少,價格已過千元。
形制基本相同,少量帶有甲痕;還有一種為邊爐所鑄,僅書“六銖”二字,少見。余藏有一枚,直徑25.5毫米,厚1.6毫米,為青銅質,穿口精修,書體優美;地章平整,銅質優良,當屬初鑄正樣。其鑄造方法無從考證,但因其帶有甲痕鑄幣,筆者認為應是翻砂鑄造法。
太貨六銖錢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有趣的故事,更是一個短暫王朝的歷史見證,為研究陳朝的歷史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