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什麼鑄造背景

  太和五銖有什麼鑄造背景 有什麼歷史背景

  太和五銖為北魏建國百年後,於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首次鑄造,史稱北魏“第一錢”。據相關史籍資料載曰,北魏在平城建都近百年,歷經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六帝。其間一直使用布帛,遍佈所有公私交易,計價、奉餉、稅收、賞罰、軍用等,均以布帛作媒介等價物交易。據《魏食貨志》載:“魏初至太和,錢貨無周流。”直至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陽始鑄行年號錢“太和五銖”,其形制類似漢五銖。穿上下加鑄“太和”二字直讀,小平光背,字呈方折,在隸書和篆書之間,亦有增筆。其錢體大小輕重不一,一般大者直徑約25毫米,重3.5克上下;小者直徑約2毫米,重2.5克左右。由於這個期間准許私鑄,是故造成官鑄與私鑄並行,大型者多為官鑄,小型者多為民間私鑄,因而版別較多。

  

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什麼鑄造背景

 

  太和五銖鑄行後,僅流通於京師(今洛陽)一帶,而不入徐(州)揚(州)之市,故未能成為北魏的統一通用貨幣。加上允許私鑄,至後期劣質錢充斥,有所謂錢放在海裡沉不下去之說,故民不樂用,造成物價劇烈波動,民間只好多繼續使用布帛等用於交易。因此,太和五銖總的來看,鑄量相對有限,存世不豐。故有關譜定級其在珍普之間。本品,乃為太和五銖銀質錢,版別為大“太”。包漿醇厚,老而彌堅,歲月摧痕顯著,雖有擦洗之像,然屬正常,無可厚非,門自可開。再觀其形制和鑄工加之銀質之材,可斷其乃官鑄之品。

  

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什麼鑄造背景

 

  太和五銖銀質錢發現極罕。查,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趙立仁等編著《中國金銀
古錢幣》一書,自銀半兩始,亦未有載太和五銖銀錢,其它常規錢譜則更無可窺。進而檢索網絡,可見
銅錢,不覓銀泉。因此,這枚太和五銖銀錢雖不能說什麼孤品僅見,但是,至少說其非常罕見,則不為過。至於太和五銖是否鑄過銀錢,史無檔案記載,我們只有實事求是觀其錢體實物,進而反證其史鑄之實矣!其道理已然明瞭,由半兩始官鑄銅錢,多以同范加鑄少量銀錢以作賞賜禮錢之用,此已無需再多費口舌說明。有鑒於此,現將該泉上博展示,以饗諸友,以補中國銀質古錢品種之缺。

  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是什麼時期的錢幣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在黃興元年(公元467年)秋生於北魏平城(今大同),三年後立為太子,延興元年(公元471年)即位。在其祖母馮太后的幫助下,他實施“班祿”制,推行“均田”制,建立“三常制”,使北魏的政治、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太后去世,拓跋宏親政。越鮮卑舊俗,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統一用漢語,穿著漢服,獎勵與漢人通婚,並且仿照漢制修訂官儀、典章等。同時嚴厲制裁拓跋貴族的守舊勢力,殺死反對改制、企圖發動叛亂的拓跋恂。

  

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什麼鑄造背景

 

  孝文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權日趨封建化,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因而他是南北朝七十多個君主中唯一對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很有才幹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改革業績永垂青史。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陽鑄行年號錢“太和五銖”。其形制與漢五銖類似。錢文直讀,光背,字呈方折,在隸書和篆書之間,又有增筆。錢體大小輕重不一,大者直徑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徑2厘米,重2.5克左右。

  

太和五銖有什麼歷史故事 什麼鑄造背景

 

  太和五銖為北魏建國百年後的“第一錢”,可惜的是孝文帝的這次鑄行並不成功。其原因一是“太和五銖”鑄行後,只流通於京師(洛陽)一帶,而不入徐州、揚州之市,未能成為北朝的統一通用貨幣;二是私鑄盛行,劣質錢充斥,造成物價不斷劇烈波動。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