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重寶真銹是長年累月自然長成,銹質入骨,堅硬牢涸,經久不變,人的手指難以刮動。而假銹較粗、疏、松、脆。容易刮動或脫落,有的雖看來堅硬,但經沸水煮或鹼水洗刷,亦會全部剝落。明清以來的
銅幣由於時代近,往往不生銹,就只能根據形制、文字來分辨 了。
北宋時期不僅鑄行了大量
銅錢、鐵錢,還印行了
紙幣,金銀在此時期也重新回到流通領域。銅錢、鐵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大小之異,紙幣則有交子、錢引、小鈔之別,有不同面額之別。因此,宋代是多種貨幣並行的時代,幣種之多,史所罕見。
宋錢,是貨幣,更是文化。於今,雖然宋錢的功用早已不在,但是其文化還在。我感到幸運的是,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還能親眼見到這麼多的宋錢,還能通過它們真實地觸摸到幾百年上千年前那個文明時代的脈搏,並以此印證陳寅恪先生寫在《贈蔣秉南序》中的那句名言:“故天水一朝(指趙宋王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 留之瑰寶。”
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徽宗趙佶,在位25年(公萬1101年至1125年),改萬凡六,即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6個年號。徽宗重用蔡京、童貫等臣,內患外憂,朝廷由於奢侈浪費,財政上入不敷出,多次鑄造當五、當十大錢,造成幣制混亂。徽宗趙佶是位驕奢逸,奢侈逾度但又多才多藝的皇帝,還是金石書畫家,他的書法在中國歷史上稱為瘦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