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大清銅幣價格及相關介紹 及收藏價值

  古錢幣大清
銅幣
價格及相關介紹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當在千種以上。故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每每以搜尋不同版式銅圓為最大樂事,如筆者之流,酷愛銅圓收藏,偶有新版式銅圓發現,則欣喜若狂。但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面對版式各異的近代銅圓,則往往不知該如何著手收藏。筆者收藏銅圓十餘載,摸索出一點銅圓收藏由簡至繁的方法。特撰此文,與諸位初入門的同好交流.清代機制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清代末期開機鑄造銅圓的十七省二十局,無一不鑄造當十銅圓,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銅圓則僅有部分省局鑄造。故本文所列銅圓收藏方法,僅就當十銅圓而言。一、以鑄造地不同為區別,進行收藏。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
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徵。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首先便可以從此處著手,按照當十銅圓的不同鑄造地,進行收藏。

古錢幣大清銅幣價格及相關介紹 及收藏價值

清代當十銅圓主要分為兩大類:1、“
光緒元寶”;2、“大清銅幣”。“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中央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蘇;17、安徽;18、廣西;19、新疆。其中,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現今存世僅數枚而已,自然無法收集。“新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存世極少,極不易得。所以,現在收藏清代當十銅圓,一般以集齊十七省局為準。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則根本不去奢望。在餘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兩省所鑄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少,余皆多見。“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計有:1、中央戶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雲;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淮;18、皖;19、東;20、寧。其中,吉字最少;川滇、雲字次之;滇、贛、蘇、浙、東字再次之;余皆多見。初入門的銅圓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區當十銅圓之後,則可在此基礎上注意各地省局名書寫鐫刻的不同之處,進行大版式的分門別類收藏。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福建省造銅圓有僅在其上緣書寫“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鐫“閩關”二字者。山東省造銅圓有將省名書寫在上緣者,俗稱“上山東”;亦有將省名分列於左右者,俗稱“橫山東”。四川省造銅圓有在其上緣書寫“四川省造”者,亦有書寫“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銅圓上的省名,還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銅圓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銅幣”中,蘇字、寧字有陰文、陽文之分。吉字、淮字、雲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這種差別非常明顯,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容易區分,可以逐一進行收藏。二、以鑄造年代不同為區別,進行收藏。 清代鑄造機制銅圓訖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統三年)止,歷時十餘年。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後,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並未規定統一的格式。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鐫刻紀年,僅江南、江蘇、奉天三省,除鑄造無紀年當十銅圓之外,另鑄造了數種干支紀年銅圓。其中,江南鑄有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江蘇鑄有壬寅、癸卯兩種年號當十銅圓;奉天鑄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干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丑(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各省局鑄造不同年號“大清銅幣”的情況如下:1、乙巳,鑄此年號者,僅中央戶部(無銘文)及奉(奉天)兩局;2、丙午,鑄此年號者達十八局之多,計有中央、粵(廣東)、閩(福建)、直(直隸)、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雲南)、雲(雲南)、贛(江西)、汴(河南)、蘇(江蘇)、浙(浙江)、皖(安徽)、東(山東)、寧(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鑄此年號者五局,為中央、粵、寧、奉、汴等;4、戊申,鑄此年號者僅粵、寧兩局;5、己酉,鑄此年號者較多,計有中央、粵、閩、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鑄造,獨汴(河南)一局鑄此年號。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局名集齊十七省二十局當十銅圓之後,則可以按年號收藏每一局所鑄造的銅圓。這是清代當十銅圓收藏必須首先進行的最基本的兩個步驟,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號的收藏,才能進一步進行較細區別的版別收藏。三、以鑄造工藝及鑄幣材質不同為區別,進行收藏。 當十銅圓的鑄造工藝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區別當十銅圓版別的重要之處。清代當十銅圓一般為光邊,但是 也有少數省局鑄有齒邊當十銅圓 。亦有極個別的省局鑄造了大於常品,或厚於常品的當十銅圓。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揀選銅圓時,應當注意其是否齒邊,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徑超過普通常品者,以及齒邊者,則應視為不同版別而入藏。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儘管明文規定鑄造銅圓的材質為“銅九五鉛四錫一”的紅銅,而且,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鑄造了含銅量僅佔七成的黃銅圓。現已在存世的當十銅圓中發現,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局鑄造的黃銅圓。其中,奉天造當十銅圓絕大部分是黃銅質,紅銅者極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黃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多,尚不難覓。其餘省局鑄造的黃銅質當十銅圓,存世極其罕少,現今已可遇而不可求。四、以幣背龍型圖案不同為區別,進行收藏。 清代當十銅圓鑄造之初,清政府並沒有對銅圓的紋飾圖案,作嚴格的規定。因此,各省局所鑄銅圓儘管其幣背皆採用龍型圖案,但龍型各異,種類繁多。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鑄地省局名,按年號,按材質分門別類收藏當十銅圓時,尚容易分辨,而按龍圖區分,則相對比較困難。所以,首先必須從幣背龍圖明顯區別之處著手。現存於世的清代當十銅圓,其幣背龍圖有多種,形狀差別較大,即使是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亦能明顯區別。但是,必須注意,以幣背龍圖不同為區別收藏當十銅圓,應當是在同一鑄地的基礎上進行
錢幣收藏。即按同一省局在不同時期鑄造的當十銅圓,所具有的不同背龍圖案,進行收藏。

古錢幣大清銅幣價格及相關介紹 及收藏價值

清承明制,仍稱本朝所鑄銅錢為銅錢,順治年間始定錢法。清廷和地方設局鑄造銅錢,錢式在順治末年以後固定正面漢字錢文,背面滿文紀局。咸豐年間為籌措軍餉,清廷改鑄各式不足值的大錢,地方省局競相仿鑄,面值大小,輕重多不相同,制錢越於衰微,最後為機制幣所逐漸取代。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天命汗錢滿文小平光背 40元天命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80元 明萬曆四十四十年我國東北地區女真族頭領努爾哈赤,改後金為大清,建元天命,其間鑄天命通寶,面文為老滿文、漢文兩種,滿文錢,面文左右上下序讀,光背無文,小平錢徑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規整,赤銅,為女真族第一代貸幣,距創有文字僅50餘年。漢文錢,面文真書,直讀光背,錢徑2.6厘米,重4.6--6克,傳世漢文錢少於滿文錢,然較順治以下諸錢為少。天命通寶篆書折十背滿文 1500元
順治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5元 順治元年鑄。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禎自縊煤山,清兵乘明亂入關,適逢吳三桂請兵書來,遂至山海關,敗李自成於一片石,李敗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陝,九月世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陝,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鑄順治通寶,面文楷書直讀,按背文分為五式,一式仿明錢,光背,逕2.4厘米,重3.6克,二式漢字錢仿會昌開元,鑄局各於穿上下左右。計22字,工戶同福臨東江宣原陝薊昌西河寧廣浙荊延陽雲襄。徑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權銀一厘錢,穿左一厘,穿右鑄局名。工戶同福臨東江宣原陝薊昌西河寧廣浙之十七字,逕2.6厘米,重4.4克,五式為滿漢文錢:臨寧原同宣江東河薊浙陝昌十二局,逕2.8厘米,重4—5克。二式未見西廣,一厘米同福江較少。另有合背錢,仿明制記重,記值當十大錢,逕4.8厘米,重20克以上。順治錢奠定了有清一代錢幣基礎,為嗣後各代所沿襲。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二” 6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戶” 8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一” 4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戶” 4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工” 1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工” 12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同” 7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浙”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福” 2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陽” 7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左“延” 4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延” 25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延” 45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南” 50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宣”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宣” 15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寧”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昌” 6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東”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右“荊” 8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上“荊” 2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 2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上下“一厘” 130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東一厘”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福一厘” 2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戶一厘” 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工一厘” 8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江一厘” 2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原一厘” 2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宣一厘” 2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薊一厘” 30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浙一厘”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河一厘”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昌一厘”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陽一厘” 15元順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十二種監局 4元順治通寶楷書大樣背上“福” 500元順治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5000元順治通寶楷書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順治通寶楷書折十背“十一兩” 5000元
康熙通寶楷書小平羅漢錢 10元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逕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當十大錢徑4.7厘米,傳世以背鞏,西,當十大錢罕見,背大字廣,南,面文雙點通背東者亦少見。記地支錢更罕。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四種監局 3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小“台” 4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台” 15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西” 30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鞏” 20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漳” 1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 3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10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大清” 8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子” 25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丑” 25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寅” 25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巳” 2500元康熙通寶楷書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間鑄,胤禎得隆科多,羹堯之助,以謀取得帝位。雍正通寶面文楷書,直讀,背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滿文記局,泉源浙武河昌雲蘇南安黥鞏濟晉台川。雍正錢按順治四式,形態工整,規格統一。在清代諸錢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徑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寶黔折二大錢,逕3.1厘米,甚罕見,合背錢亦稀少。.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寶泉局雕母 1500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3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安局 1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晉局 1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濟局 1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川局 80元雍正通寶楷書小平背寶南局 180元雍正通寶楷書折二背寶黔局 2000元
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1元 高宗乾隆元年始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晉陝鞏安雲黔台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汁,喀會,和田。幣材多用黃銅、青銅、新疆用紅銅,一般徑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樣,小樣,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上“福” 250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右“福” 220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 5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500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合背 150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陝局雕母 8000元乾隆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母錢 1500元乾隆通寶楷書折十背寶鞏局 5000元乾隆通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 38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500元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桂” 10000元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直局 400元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寬緣 100元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陝廣桂雲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製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於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壹分” 30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八年” 2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元道光通寶楷書折三背阿克蘇局 100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雕母 800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4500元
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鐵母 2000元 文宗咸豐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滿漢文記局,漢文記值,記重,種類繁多,小平錢稱通寶,當四,五,八十,五十,稱重寶,當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稱元寶,其時軍費大增,國庫空虛,使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小平錢徑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寶錢,當五十大者徑6厘米,重80克,小者徑4.6厘米,重30克,當百元寶錢更是盡出洋相,重者296克,輕者36克,形制極其混亂。咸豐錢品類浩繁,僅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達917種,鑄局有:泉源直薊福陝昌河德晉雲東武桂浙濟台蘇鞏川黔南廣,伊犁,迪化,葉爾羌,庫車,阿克蘇,喀會,傳世以小平雕母,寶福局計值,計重錢少見,新疆寶迪局當八十為珍品。咸豐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4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當五”戴書 6000元咸豐重寶楷書大樣背“伍文” 3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8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拾文” 28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鐵線珍寶背“當十” 2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雕母 5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 35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星月“當五十” 5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百” 3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泉“當百”星月 8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當百”雕母 100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泉局“當五百” 500元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泉局“當千” 900元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當五” 2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當五” 5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5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源局“當百” 40元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五百” 500元咸豐元寶楷書大型背寶源局“當千” 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1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直局“當五十” 6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直局“當百” 80元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五” 6000元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薊局“當十” 8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薊局“當十” 7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薊局“當五十” 28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薊局“當百” 1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濟局“當十” 1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濟局“當五十” 15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濟局“當百” 1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德局“當十” 4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德局“五十” 25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五十” 2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德局“當百” 25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陝局“當十” 1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陝十” 22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陝局“五百” 3000元咸豐元寶楷書特大型背寶陝局“當千” 3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十” 8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鞏局“五十” 35元咸豐重寶楷書大型背寶鞏局“當百” 5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五百” 30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鞏局“當千” 30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河局“當五百” 4200元咸豐元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河局“當千” 5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浙局“當三十” 2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背寶浙局“當二十” 18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寶浙局“當四十” 3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型背寶浙局“五十” 3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浙局當頭“百” 20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背“浙當十” 5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咸豐重寶楷書特大型背“浙當百” 7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背“當頭十” 3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十大清背寶福局“一十” 25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桂局“五十” 8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昌局“五十” 25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安局“當五十” 28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雲局“當五十” 3500元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八” 10元咸豐重寶楷書小平背寶迪局“當十” 5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迪局“當五十” 500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二十背寶伊局“當五十” 240元咸豐重寶楷書折五十背寶伊局“當四” 280元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 3800元 穆宗祺祥年間鑄。其時穆宗初登帝位,由載垣,肅順八大臣輔佐政,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重寶錢。未久慈禧攝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錢未及通行。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計局,小平徑2.5---2.8厘米,重寶當十錢徑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錢,祺祥錢傳世均甚少。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 2800元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 20000元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雲局 1000元祺祥通寶楷書小型背寶鞏局 35000元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源局“當十” 3500元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 6800元祺祥重寶楷書折五背寶鞏局“當十” 35000元同治通寶楷書小平多局監造普品 2元 穆宗同治年間鑄。因咸豐大錢造成混亂,平錢用途日減,致使許多省局停鑄,此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濟雲廣桂鞏川東武台陝南晉黔,伊犁,阿克蘇,此錢銅差質輕,一般徑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發現一枚背滿漢文,寶東錢,逕2.5厘米,重5.5克,以輔西氏古錢大辭典,套子錢20品描圖之缺,重寶面文同小平錢,背有計值者,逕2.3--3.8厘米,重6--12克,傳世當十個別局較少見。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雲局“八” 15元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7000元同治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700元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新十” 8元同治通寶楷書小平背阿無蘇局“當五” 5元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 10元同治通寶楷書折五部頒各局樣錢 1200元同治通寶楷書折五背寶伊局“當四” 2000元同治通寶楷書折三背寶鞏局“當五” 8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金”、“宇” 8元 德宗光緒年間鑄。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厘米,重1.8--3克。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厘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現一枚通寶當百小錢,逕2.4厘米,重2.73克,試問此錢何以流通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日”、“往” 8元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來”、“列” 8元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宙” 8元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下“村” 100元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蘇”精品 1800元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