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通寶

朝鮮通寶
朝鮮通寶

  中國的東鄰朝鮮,古有“東國”之稱。早在10世紀末(相當於中國北宋初年),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王朝即仿造中國錢幣形制鑄造圓形方孔錢。自開鑄乾元重寶背“東國”始,又陸續鑄有海東、東國、三韓等錢。這幾種錢工藝和銅質均比較粗劣,傳世也都很少,這與古時朝鮮市井交易多用米和布帛代替錢幣,間或使用中國
銅錢有關。14世紀末,高麗王朝將軍李成桂廢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史稱“朝鮮王朝”,又稱“李氏王朝”,簡稱“李朝”。都城初設於開京(今開城),後遷至漢陽(後改稱漢城,今首爾)。在李朝五百餘年的歷史上,曾分兩期鑄造國號錢“朝鮮通寶”。

  

  我藏有一枚朝鮮通寶圓形方孔小平銅錢,正面為直讀“朝鮮通寶”四個真書漢字,光背無文。這種真書的朝鮮通寶小平錢為早期所鑄,鑄期在李朝世宗李祹五至七年(1423—1425),時值中國明代永樂年間。當時李朝正處在繁榮時期,經濟、文化都比較發達,與中國明朝保持著友好往來。朝鮮通寶的鑄幣風格與中國的永樂通寶十分相似,而“朝鮮通寶”四字除筆畫清晰外,書法顯得更為渾厚樸茂。這種早期鑄造的朝鮮通寶真書小平錢,製作普遍精好,規格無大變異,傳世亦相對較多,迄今將近六百年,於市面上依然可以覓得。喜歡收藏中國古錢的人士,也大都留意集存此錢。後期所鑄朝鮮通寶則為隸書錢,鑄於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明崇禎六年)。此錢銅色黃褐,文字不甚規整,筆畫粗細不一,錢體大小不等,更有闊緣、窄緣之分,官鑄、民鑄之別。朝鮮通寶隸書錢雖然品類頗多,精粗互見,但流傳卻少,欲求甚難。另有當十大錢,存世更為稀罕,所見多系仿冒。中國著名錢幣學家王蔭嘉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泉幣》雜誌上,先後發表《朝鮮通寶四品》和《朝鮮通寶(八分書中緣)》,對朝鮮通寶隸書(又稱八分書)錢有所分類。

  

  朝鮮通寶鑄行結束後,自17世紀至19世紀末(相當於中國明末清初至清末),李朝又鑄行“常平通寶”銅錢長達二百多年。此錢數量和版式空前繁多,遂從根本上改變了朝鮮歷史上貨幣短缺的局面。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