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幣百年發展,真假需善於分辨

  二十九年,清宣統二年(1910)將鑄幣權統一於中央,規定以圓(元)為單位,每元重七錢二分,定名為“大清銀 幣”。辛亥革命後,北洋zf鑄造的鐫有袁世凱頭像的
銀元和國民zf鑄造的鐫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元,是自鑄銀元中流通最廣的兩種;而對 清幣加以限制,防止復清。到了民國,銀兩、銀依然並存流行,直到1933年銀元才成為單一的主幣。1935年中國開始實行
紙幣政策,作為主幣的銀元時代這才宣告終結。

銀幣百年發展,真假需善於分辨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建立嶄新的人民貨幣體系,確保
第一套人民幣順利發行,同時也為了打擊蔣特、土匪、地主、資產階級等不法分子的陰謀,加強了對
金銀幣進行強制管制,宣銀元流通正式結束,為此人民銀行為此也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收兌,最終形成了如今貨幣流通的現狀。

  金銀幣至八十年代後,市面幾乎絕跡,那時私人去農村各地去收銀幣,也收不到多少來,沒有幾個人家中藏有金銀幣,除了後來挖寶撿窯之外。那麼,為何現在市場上的老銀幣又多了呢?

  難道國家又把收兌的老銀幣流放在市場?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現在上海造幣廠有些老銀幣都靠個人捐獻,以前收兌的老銀幣大部分情況全部熔化,唯一的一種解釋就是,市場上流通的眾多銀幣中很大程度都是假幣。

#p#副標題#e#

  那麼,收藏銀元怎樣識別真假呢?除了參考我國1952年出版的“銀元圖說”和八十年初出版的“中國銀幣圖解”之外,應該從老包漿等方面考量。一方面是銀元的形態、邊齒、自然氧化、使用磨損、及戳記等方面。另一方面通過嗅覺查看是否有錢味,摸的手感沒有舒適感,線條圖形字體過於粗壯,沒有使用痕跡,銀色不對,或出現怪異的版本,如果一有發現不對勁,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假貨。

  以前銀元是為了使用,而不是收藏,那時收藏概念非常弱,導致了銀元的大量流失和回收。如今,贗品盛行,銀幣代表國家形象,收藏銀幣需要從線條、圖形、字體等方面分析並形成系統的收藏文化,鑒定銀元真假永遠是錢幣市場最重要的環節,任重而道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