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原光”是中國機制幣藏家或商家對錢幣保存狀態所用的一種特殊詞彙。“原光”並不指光亮如新者為原光。原光這個詞的含義深曖昧,事實上,僅僅是人對錢幣的一種感覺。有人認為沒有銹斑的就是原光,有些人覺得有薄薄一層銹的叫原光,有些認為保持原有狀態沒有磨損的才是原光。被化學(如洗銀水)或物理(如去污粉)方法洗過的錢幣無論怎樣閃閃發光都不能稱為原光。因此洗掉了銹色後的錢幣不應該稱為原光,因為把原來的東西都洗掉了,怎麼還能叫原光呢?這種錢幣現在送評級公司也都不能被評分。
金、銀、
銅幣經過歲月都會產生一種銹(金幣由於都不是純金的,所以根據存放環境,也有輕微銹色產生),外國
錢幣收藏稱為Tone,中國稱為包漿。這層tone色是十分寶貴的,既能體現錢幣的歷史滄桑,又能有各種美麗的色彩,觀賞性更高。
問題是人工做的銹色是一種偽造的東西,分文不值。應該區分二者的性質。
還有一些藏家,喜歡均勻的銹色,他們把收到的品相好但銹色不好看的錢幣仔細地用某種方法將原來的銹色洗去,然後放置在自然環境中讓他們重新上銹。這樣的錢幣往往狀態仍然很好,但銹色不是原來的了,有些人對此不在乎,也有些人就非常在意。一般地,現在NGC等外國評級公司使用新技術可以區別出被清洗的痕跡,因此錢幣最好是不要清洗。
原光老
銀元是指至今仍帶有出廠時的原始光澤的老銀元,原光的意義原本是衡量老銀元上等品級的標誌,因為一枚老銀元是否帶有原光或帶多少原光,直接反映了該銀元的使用狀況和磨損程度,價值有天壤之別;在具有電子數位仿製技術的今天,各種高仿真銀元越來越多,聽音、稱重、辨圖等鑒別方法已基本失去效用,但近百年前的原光還無法仿真,因此原光又成為老銀元防偽的一道天然屏障。
原光老銀元經過近百年的保存或埋藏,其光澤已經和新銀幣的光澤有所不同,通常的觀感特徵為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乳白色,類似麵粉,因此常被收藏者稱為“粉光”;被長期埋藏於南方潮濕地區所表現出的原光則類似於濕石灰,被稱為“窖藏原光”;被長期存放於木箱內所表現出的原光則泛金黃色,被稱為“金光”。
早期的制假者用洗銀液將普通品表面的銹色包漿洗淨,以此冒充原光,但洗過的老銀元表面的光澤類似新銀幣的光澤,觀感沒有“粉”、“厚”的感覺,而且原有的磨損度無法改變,因而比較容易辨別;近年來,一些制假者將大量沉澱銀泥的洗銀液或沉澱金泥的洗金液攪混,然後用來清洗老銀元,有意將銀泥或金泥殘留在老銀元表面,觀感很像“粉光”或“金光”,但是,殘留的銀泥或金泥顆粒鬆散,有漂浮感和水漬樣,因此購買者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分辨。
原光老銀元可分為帶原光、原光、純原光三種等級,帶原光級是指銀元表面留有部分原光,光澤一般;原光級是指銀元表面的原光比較全面,光澤較強;純原光級是指銀元表面的原光幾乎未損,光澤很強。原光老銀元一直是收藏愛好者最寵愛的銀元,在如今存世量已經不多的老銀元中,帶原光的老銀元極少,純原光的更是鳳毛麟角,十分罕見,因此原光老銀元的市場價格遠遠高於普通品。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近年來原光老銀元已經很難尋覓,因而其市場價格也在飛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