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可當通行證用的錢幣

大布黃千

大布黃千

  錢幣除了流通使用之外,有的還有特殊用途。《漢書·王莽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始建國二年,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捨,關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宮殿門,欲以重而行之。”符傳是古代出門者的“通行證”,而王莽“布錢”的作用竟跟它相符。身無“布錢”,便進不了騷捨,得不到飲食,過不了關卡津渡,連公卿進入宮殿也少不了帶上它,其用途確實不小。

  王莽上台後,曾多次變更幣制。這種類似通行證用途的“布錢”,究竟是何種鑄幣呢?有的認為是懸針篆的方孔圓錢“布泉”:有的認為是上圓下方的“國寶金匾直萬”:有的認為是王莽‘“寶貨制”中的“布貨”。

#p#副標題#e#

  懸針篆的“布泉”雖然史無明載,但其文字與王莽的“貨泉”、“貨布”酷肖,應為莽錢無疑。根據文字、製作分析,它的出現應不會早於始行貨泉、貨布的天鳳元年(14年)“國寶金匾直萬”史書亦缺乏記載,但歸為莽物已成定論,就是其用途則爭議頗多。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為了消除漢朝的影響,忌諱劉字系“卯、金、刀”所組成,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廢除了有金旁的“五株”錢和居攝期間所鑄的錯刀、契刀。“國寶金匾直萬”內含金字,故不可能在這以後繼續作為“通行證”來使用。

  至於王莽的“寶貨制”,則正是始建國二年(10年)所實行的,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為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指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貨和布貨六種貨幣。二十八品中,布貨有小布、麼布、幼布、序布、差布、中布、壯布、第布、次布和大布共十品,佔了三分之一以上。小布長一寸五分,重十五株,值錢一百,小布以上逐級增長一分,加重一鋒,添值一百。至大布長為二寸四分,重達一兩,值一千錢,是布貨中鑄量最多的(如圖)。可能是為了使官民重視,樹立“寶貨制”的威信,王莽把寶貨制中這種形式獨特、地位重要的布貨作為通行證使用,加以強制推行:由於寶貨制種類複雜.換算又極不合理,幣制混亂不堪,以至“百姓饋亂,其貨不行”,社會矛盾大大激化。至天鳳元年(14年),王莽只得收起了包括通行證“布貨”在內的寶貨制。

  王莽在短短的幾年中,接連實行了四次以上的貨幣改制,每次都是一味依靠政治強力推行,實施過程中又往往朝令夕改,廢舊用新。史稱“每一易錢,民用破業,而大陷刑”,並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的悲慘景象。社會矛盾大大激化,終於導致了新莽王朝的迅速覆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