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通寶古錢幣圖文賞析

明永樂通寶古錢幣圖文賞析

明永樂通寶古錢幣圖文賞析

永樂盛世,萬國來朝

       

永樂通寶背三錢是明成祖永樂年間鑄造的一種標明錢幣重量的紀重錢,傳世只有兩枚。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史書的闕失,對研究明初錢制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事實上,永樂通寶背三錢,泉著上有載,其泉處於樣錢階段,未行用,稀少。

 

據載,明代官爐所鑄制錢相對較少。明洪武實行紙鈔,而制錢僅作輔幣。查洪武至隆慶二百餘年間,歷12帝,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弘治、嘉靖、隆慶7代有鑄幣,而建文、正統、景泰、天順、成化5朝未發現鑄錢。在鑄錢的7個朝代中,除洪武、嘉靖以外,均鑄量較少。其中成祖朱棣在位22年,年號永樂,一以貫之。永樂鑄錢,文字俊美,字體一貫,鑄工精細,工藝考究,形制規範。實屬量少質優,不可多得的古錢。經查,1974年,在西沙群島北礁礁盤上發現的明代沉船處,清理出永樂通寶平錢49684枚。第二次清理,又發現永樂通寶平錢2851枚。5萬多枚永樂通寶並無大錢。          

 

永樂六年(1408)始,先在兩京開鑄,三年後又增加了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省錢爐。每年鑄量10萬貫左右。筆者所見永樂通寶三檔四種:小平銅質,小平銀質;二錢鑄母;三錢銅質。小平
銅錢主要投入集市流通。小平銀錢用於宮廷賞賜;二錢鎏金鑄母,或少量試鑄,輸出海外。或僅存試樣,並未鑄行;永樂三錢大部隨鄭和出洋,作為禮遇贈品,僅留少量賞賜皇親貴戚、公侯寵臣作為把玩之物。永樂鑄錢目前僅見小平素背和永樂通寶背三錢兩種。永樂三錢存世不菲,然國內所見不多。蓋因三寶太監二下西洋始,連同瓷器、玉器等,一併選作國禮之故。已有正式消息報道,近年在東非海岸的肯尼亞,就曾出土永樂通寶背三錢。錢文明晰,業經六百多年並未嚴重腐朽。而國內尚存部分,大部留作珍藏,長期未能浮出水面。所以,某泉家稱謂“世僅二品”。

 

   上圖所展這品永樂通寶背三錢,折三形制,鑄制精整、青銅材質、穿正闊圓、貌相俊美,生坑老銹,龍鍾老態彰顯。錢文清晰,書體正宗、錢體完好。觀錢文,粗字版,楷書端莊,筆意敦厚。永字末筆,收筆頓園。寶蓋橫書,末端上翹。通字甬頭,間隔明顯。貝字末橫,未接橫折。背面穿右,“三”字粗壯,“錢”字敦厚。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