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布幣上的「城」字

談布幣上的「城」字

布幣

 

  民國時發行的一些鎳幣、
銅幣上多數帶有方足布圖案,粗看似文貝二字,但前人對這兩個字的解釋卻有很大分歧。因為方足布上的文字多數是地名,所以清代錢幣學家初尚齡在《吉金所見錄》中釋其為貝丘,並引《左傳》莊公八年齊侯田於貝邱為證。《歷代古錢圖說》釋為齊貝:“古以貝為貨幣,齊貝者,齊邑之貨幣也,舊釋貝丘,誤。”《善齋吉金錄》則釋為貯字,但都不能令人信服,因貝丘在山東省,戰國時齊地,但齊國不是鑄行方足布的地區,解釋為齊國的貨幣並不恰當,解釋為貯字則缺乏佐證。因此,解釋為城貝較妥當些。城字在空首布上已經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字也有一個由簡到繁的演化過程。最初的城字像一個*字或並字,以象徵用城墉圍起來的城市。其後*下增添!字或十字,以象徵城外的道路,*部的右面又逐漸演化成戈字,戈是古代的兵器,以象徵城市有武裝力量守衛,*下的十字也有寫作土字的,因城牆主要用土築成,至此,城字已與後來的小篆相似了。

  由於先秦貨幣的鑄行權不一定集中於國家,其幣文基本採用民間的通俗文字。因此,
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寫法也略有區別。
城貝方足布的幣文主要有三種寫法,
一種的城字作一菱形方框
,即城字的簡寫,下方的線條象徵城外的道路。另一種
多一工字
,工丘相連即是城字,因工土二字接近,且古代各種工程多與土相關,如種田、開渠、築城、造房、制陶等。還有
一種的工字中豎省去,
借用幣上的中線,則完全可以認作土字。因古代以貝作為貨幣,所以貝字可作為貨幣的代名詞,也可看作貨字的簡寫。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而商品交換多數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進行,城貝的含義很簡單,即可解釋為在各城市通用的貨幣。

  如果上說成立,則其它一些方足布的幣文含義也迎刃而解了,如平貝、木貝,即可解釋為平地、木地鑄行的貨幣:又如文陽〔一釋陽丘)、井陽均可釋為陽城。古代築城多依山臨水,在渦水南岸的稱渦陽,在山南的稱山陽,所以陽城即南城的意思。《古泉匯》引《左傳》文公十六年。“楚大饑,戎伐其西南……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據考證,陽丘為楚地。《列國幣考》引《地理志》考陽丘屬濟南郡。但濟南或楚地都非鑄行方足布地區,所以釋為陽城比較正確。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