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充五銖古錢幣圖文鑒賞

沈充五銖古錢幣圖文鑒賞

沈充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東晉孝元帝太興年間(公元318-321年),吳興沈充所鑄大孔小錢。錢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隱約,錢體輕小,似為東漢“剪輪”錢式的仿鑄品。錢形圓,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 ,外郭同文字一樣高低 ,可保錢文不受磨損,錢重五銖(約3.33克),鑄有篆字“五銖”二字。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

 

東晉孝元帝時(公元317-322年),江南豪族沈充鑄錢,文“五朱”,面有外郭,形制薄小,世稱“沈充五銖”、“沈郎五銖”或“沈郎錢”。此錢在錢幣史上頗負盛名,多曾有詩人於詩中提及。李商隱詩云:“今日春光太飄蕩,謝家輕絮沈郎錢”;李賀有:“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之句;王建又有詩:“素面花開西子面,綠榆枝散沈郎錢”。這些詩句都是描寫“沈郎錢”既輕又小,如榆錢、柳絮。

 

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罷半兩錢,行五銖錢”(《漢書·武帝紀》)。漢初允許私鑄 ,“錢益多而輕” ,幣制混亂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採用桑弘羊建議,鑄幣權收歸中央,令郡國銷毀舊錢,由上林苑的鍾官、辨銅令、技巧令(一說為均輸)三官統一督造,故又稱上林錢、三官錢。五銖錢輕重適宜,量足成色好,利於流通和長久使用 。此後至隋 700 多年間 ,各代均有鑄造,但形狀大小不盡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 ,改鑄
開元通寶,但五銖錢繼續在民間流通。錢幣界稱該錢為“長壽錢”。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