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大壹分古錢幣

  1644年,清軍入關,為了抗擊清軍,南方一些明朝官吏先後擁立明皇室後裔於南方各地,打著“復明抗清”的旗幟作最後的支撐,但在清軍的打擊下,不久即告失敗。公元1646年11月,瞿式耜等又擁立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次年以“永歷”為年號,是為永歷帝。永歷政權存在時間稍長,有16年,永歷帝所鑄之錢,即為永歷通寶。

  永歷通寶版式和數量較多,前期以小平錢為主,鑄地在廣東、湖南、廣西等地,尤以“敕語錢”著稱,後期進入雲貴,鑄造折銀錢,有壹分、五厘兩種,其中又有大小之分,貴州鑄造的為大壹分,版式和數量較少;雲南鑄造的為小壹分,數量和版式都很豐富。本文重點探討貴州鑄造的大壹分。

  據《雲南貨幣簡史》記載:永歷四年至五年孫可望接受永歷政權敕封為秦王,在貴陽興建“行宮”,迎接永歷帝移駕貴州安龍府,並在貴州遵義設“永歷錢局”鑄造永歷通寶。在貴州遵義鑄造的兩種大壹分中,有兩種版式:一種直徑4.57厘米,厚0.23厘米,重24.3克,穿孔直徑1.1厘米,永為“二水”永,歷為“雙禾一日”,“通”字起筆頓筆成一立點,“走之”較直,捺不出頭,俗稱“鳳頭”通,“寬貝”寶,穿徑1.1厘米,正面緣寬0.6厘米;背面“壹分”兩字較大,而且比較寬、扁,因而稱作“大壹分”,緣寬0.7厘米。另一種直徑和前一種一樣,也是45.7厘米,厚0.2厘米,重21.2克。“永、歷”的寫法與第一種差不多,“通”字的寫法則不一樣,“甬”的點向左移到橫的外面,“走之”寫成“橫折折撇”,捺出頭。“寶”字和前一種相差不大,只是略高,“貝”略窄,穿徑0.9厘米,正面緣寬0.6厘米;背面“壹分”二字略長,背面緣寬0.63厘米。兩種錢從整體風格來看是一致的,尤其是字的寫法,應是一人所書,只是前者看起來剛勁有力,後者軟弱無力,尤其是背面的“壹分”二字。

  從數量來說,前者稀少,後者較多,在丁福保編纂的《歷代古錢圖說》中沒有前一種的拓圖,只有後一種。從輕重來判斷鑄造時間,重的在前,輕的在後,所以第一種應該是早期鑄造,因此數量較少。

更多資訊歡迎查看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大全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