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之董卓小五銖

	董卓小五銖

董卓小五銖

  
五銖錢是我國古代貨幣中以重量單位為名稱的鑄錢。

  五銖錢始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l19年),終於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鑄
開元通寶之前,歷經七百多年。這期間五銖錢以主要貨幣形式佔了統治地位,這就是貨幣史所說的五銖錢時期。

  封建王朝的興衰往往在貨幣的質量上表現出來。同樣是五銖錢,隨著朝代的更換也多次出現了減重、質劣、濫鑄、貶值的現象。其中較突出的該是董卓小五銖了。

  東漢末年是個土地兼併劇烈,地主剝削殘酷,官府搖役繁重,政治腐敗不堪的黑暗時代。大小軍閥割據一方,進行頻繁的軍事混戰。漢靈帝死後,董卓廢少帝而立獻帝,便以太師自命。山東諸州郡紛起討伐,董卓不敵就帶獻帝去長安。由於洛陽的鑄工及其鑄錢設施在這場內亂中遭受損失,他在長安初造的鑄錢雖已粗劣,但猶具五銖遺風。故其錢重尚不輕於漢初的所謂榆莢錢,正背無一文字,當時民間稱為“惡錢”,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無文錢”。這種錢孔大,肉狹。董卓為了應付連年戰亂所出現的財政困難,攫取了長安、洛陽兩地的銅馬、銅人等宗廟黍被器皿在190年澆鑄了董卓小五銖。結果造成每解米價高至數百無錢的嚴重現象,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堆。董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越發粗製濫造,越造越小。直至董卓死後,在其部下一場自相殘殺中,破爛不堪的造錢設備也徹底破毀無遺了。這才使害人不淺的董卓小五銖不得不停鑄了下來。

  董卓小五銖是我國古代封建專制統治下惡性通貨膨脹的產物,是幫助我們瞭解東漢末年政治經濟的一個重要參證。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