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開元廣字錢幣鑄造的來源,會昌開元價值分析

會昌開元背面具有廣字者的錢幣是在廣州鑄造的,這個觀點一直以來都是無爭議的。其中廣州,嶺南道嶺南節度使治所所在,所以會昌五年,嶺南節度使由崔龜從改由盧貞擔任,下面就瞭解會昌開元廣字錢幣鑄造的來源,會昌開元價值分析。

會昌開元廣字錢幣鑄造的來源,會昌開元價值分析

盧貞(七七八~八四八),別號南郭子,居汝州梁縣(今河南臨汝)。敬宗寶歷中,為度支員外郎。文宗大和初,轉戶部郎中。開成元年(八三六),以太常少卿任諸道黜陟使。次年,任汝州刺史。開成四年(八三九),自大理卿出為福建觀察使。武宗會昌間,為河南尹。會昌五年(八四五),任嶺南節度使。宣宗大中初,入為太子賓客。卒。事跡參《因話錄》卷六、《宣室志》卷八、《舊唐書》卷一七下《文宗紀》、《冊府元龜》卷一六二、《太平寰宇記》卷八、《郎官石柱題名》、陶敏《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

 

史書上沒有關於廣州設置錢監或錢坊的記載。但是,考古發掘表明,廣州在高宗、武後時期,廣州曾經有過錢爐,鑄造過
開元通寶光背錢。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和西湖路交界的西北端,為廣州錢坊所在。在廣州錢坊遺址不遠處,還曾經出土過批量的大泉二千錢。大泉二千錢平常難得一見,所以該處很可能是三國時期,吳鑄造大泉二千的地方。據考古報告,在該遺址區域北端有類似濕法煉銅的裝置遺跡,猜測唐代曾規模化的提煉和使用膽銅。廣州本地不產銅礦,其原料來源很可能是粵北山區,礦石開採後,通過發達的水網,將原料運到廣州。

會昌開元廣字錢幣鑄造的來源,會昌開元價值分析

五代時期統管嶺南的南漢採用鉛錢而不用
銅錢,可能跟人口稀少,缺少開採銅礦的人力相關。直到宋代,鼓勵採礦,在粵北的韶關地區聚集數十萬人專門開採銅礦,使得宋代大多數時間裡,韶關岑水場的產銅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位。

 

會昌開元廣字錢幣的工藝明顯的採用的翻砂工藝,因為採用了會昌母錢,翻砂的砂型也比較粗,而且在錢幣上留下了非常多的痕跡。而且地章很粗糙,面文遺留很多加刀痕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