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開元背後毀佛鑄幣的故事,大家知道嗎?

從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845年)至會昌六年,曾鑄行錢背紀年(我國最早的錢背紀年錢)又紀地、錢形不一、錢文不精、錢質粗劣且版別繁雜的錢,其行期短,鑄量大,紀地多,分佈廣,它即是“會昌
開元通寶”錢。這種錢背文鑄有揚州紀年的“昌”字、長安京兆府紀局的“京”字、湖北荊州紀地的“荊”字等23種錢文。今傳世與出土頗豐,市場價格不高,收藏此錢的人較多。有人說它們是“佛的化身”,不無道理,此錢來歷的確與興佛、鑄佛、毀佛有關。

會昌開元背後毀佛鑄幣的故事,大家知道嗎?

840年,唐武宗即位,以李德裕為相,貶牛僧儒等人,抑制宦官勢力。又會昌三年殺劉稹,打擊藩鎮割據勢力。會昌五年,詔陳佛教之弊,毀寺(官賜匾額者)4600餘區,毀招提、蘭若(私造佛寺)4000餘區,還俗僧尼26萬餘,收良田數千萬頃,釋放奴婢15萬人,史稱“會昌滅佛”。

 

毀佛與鑄錢有何關係?安史之亂後,唐朝採銅冶煉業正值恢復期,採銅量不高,產出的銅礦多用於造佛器,很少一部分用於鑄錢。又因鑄錢費用往往高於錢價一倍,加之官僚、地主、商人積錢之風極盛,以致通貨不暢,市面現錢減少。因而唐憲宗下詔:富家積錢過500貫者處死刑,王公大臣積錢受重刑,錢沒入官。但禁令行不通。唐文宗時,又下令富家積七千緡,餘錢送市上流通,結果仍行不通。

會昌開元背後毀佛鑄幣的故事,大家知道嗎?

在積錢禁令屢禁不止、銅源不足的背景下,唐武宗只得廢減全國各宗教,將其銅像鐘磬等全部銷毀。各州縣得到大量銅材後,又令各地按開元通寶錢樣就地自鑄州錢(即22種會昌開元通寶錢),與朝廷京錢(即開元通寶背京紀地錢)並用,行使於當時社會。要改變錢重貨輕的積弊,或許這一創舉是較為有效的。會昌開元通寶錢的鑄行,並不在於其幣質、鑄工、錢文有多粗糙,它們的經濟作用遠比其錢幣本身的價值高得多。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