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空首布

空首布是春秋戰國時期周、晉、鄭、衛等國鑄行的一種金屬貨幣。也是我國最早的金屬鑄幣之一。空首布是先秦四大錢系之一布幣體系的分支。西週末始鑄,春秋晚期以後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廢止。

公元前六世紀後期,"貝幣"已完全不能適應市場交換的需要了,買更貴重的東西,攜帶"貝幣"的數量恐怕要肩挑,車推才能支付。

借過,我去買個饅頭 - -!!

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亂,
東周後期

這種單一的低面值的貨幣制度再也維持不下去了,東周國王下決心要改革貨幣制度,決定鑄行大額"貨幣"與各種"貝幣"並行。東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國王不顧保守勢力的反對,終於鑄造出了大錢--"布幣"。

退後退後,朕要作妖

空首布大致分為三種:

聳肩尖足空首布

指布幣的兩肩向上聳起,並與幣身中線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銳,頭部又有一個空腔,所以叫聳肩尖足空首布。

平肩弧
足空首布

平肩又稱"方肩"指布幣的兩肩為平直狀,弧足指布幣下端呈圓弧狀,所以叫"

平肩弧足空首布

"。一般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

斜肩弧
足空首布

布幣的兩肩部向外傾斜與幣身中線呈現一定的夾角,弧足指布幣下端呈圓弧狀,所以叫"
斜肩弧足空首布
"

空首布分原始、特大、大、中、小五型,百克以上原始布既是農具又充當稱量貨幣。產生於春秋中期的特大布比原始布輕,已失去生產功能並脫胎於稱量貨幣,它是中國最早的一種高值大錢,可同布帛等實物貨幣和貝幣等低值小錢並用,直接進行等價交換。

同時,它也是向早期定型的空首大布演變的過渡形態。特大布之後的空首布也可稱廣泛應用型空首布,它們各自兼容了特大布形制的部分特點,已向

平肩、聳肩、斜肩

三類布分化,逐漸由大變小,由重變輕,形制趨於固定,鑄量漸多,流通變廣。
平首布

支系、

圓首布

支系皆由空首布演變而成。

但空首布在流通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例如它那方形中空的首部及尖銳的肩和足,既容易傷人,又不便於大量攜帶和存放,當其普遍流通時不利的因素也越發突出,後來,布的體型逐漸變小,而且有文字出現,"布幣"正面鑄有一個至兩個文字,有數字、有干支、以及地名等等,有了這種大面額的貨幣,交易起來就方便多了。周王朝屬下的各諸侯國也紛紛效仿,到了戰國時期,一些主要諸侯國如:韓、魏、趙、燕、楚等都鑄行"布幣"。

看外面,那是朕為你打下來的江山

後來空首布的體型逐漸變小是為了便於攜帶,與後世錢幣的減重不同,在那時減重不影響作價,所以,空首布的體型可以自由的改進變得多姿多彩。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