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五銖與漢靈帝賣官之典故

    漢武帝即位後,“外事四夷,內興功利”,急需開闢財源。同時郡國自由鑄錢,造成幣制混亂,物價上漲,威脅中央財政。漢武帝於公元前118年下令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改由中央統一鑄幣。設“上林三官”,即鍾官掌鑄錢 、辨銅 掌原料 、均輸 掌制范,組成中央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也稱“上林錢”和“三官錢”。

    由於“五銖”錢質量高,改變了貨幣混亂現象,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經濟發展。從漢武帝起,歷西漢、新莽、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共沿用了七百多年。中國以“五銖”為主要形制的方孔圓錢還影響到周邊鄰國。泰國現在的貨幣仍以“銖”為單位,與此有一定關係也。

 

    公元168年漢靈帝劉宏繼位,當時年僅12歲,是東漢十四帝中的第十二位皇帝。他昏庸無能,任縱宦官妄為,又貪財如命,竟然公開賣官。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張榜出賣官爵,其榜文內容為:“公”要價一千萬,“卿”要價五百萬。其價就是“五銖”錢,這一千萬就是一千萬枚“五銖”錢,有錢者可現錢交易,無錢者上任後加倍交付。官員升級也要先交賣官錢,而無錢者一律不升。這位靈帝施政無道,但他生財“有方”。在不到十年時間裡,賣官所得已積“五銖”錢巨萬,貯存於庫中。

 

    於中平三年 公元186年,靈帝又令開鑄新的“五銖”錢,為有別於庫中所貯“五銖”錢,他別出心裁,將新的“五銖”錢背鑄出四道斜紋,此紋由穿孔的四角直達外郭,世稱“四出五銖” 見圖。所鑄的“四出五銖”比一般“東漢五銖”鑄造得要好,錢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徑為2.5厘米,穿徑約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克左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堂堂一國之君,如此貪婪;竟以賣官攬錢以充金庫。在這樣的昏君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民憤日深。“四出五銖”鑄行後,老百姓就利用錢上形象,詛咒統治者說:“京師將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

 

    時間不久,終於招惹了黃巾大起義,東漢政權危機四伏,靈帝搜刮百姓積聚的錢財,真像“四出紋”那樣向四處散去了。兩漢400餘年劉家天下數年後終於土崩瓦解。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