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出土26枚中國五銖錢當國寶?網友們呵呵一笑!

前兩年,韓國考古學家在慶尚北道慶山附近發現古“押督國”王陵遺址,押督國是三韓時代的部族國家。後來經過考古挖掘,該王陵出土了3把銅戈,長的有70厘米,短的也有30厘米。銅戈上面有26枚中國古代五銖錢來裝飾,距今2000多年歷史,但出土時表面烏黑油亮,讓韓國專家奉為國寶。

 

 

韓國出土的銅戈

 

當時消息一出,就引起國內無數華夏子孫的驚嚇——26枚就成國寶了?!

 

要知道,前些年我國考古挖掘西漢海昏侯墓,光五銖錢就一下子出土了200多萬枚!多到最後,必須得論噸稱才能大概點算清楚,相對於韓國出土26枚五銖錢就奉為國寶、聽聞還打算申遺的舉動,我們偉大的中國,真不知道是不是該申請個宇宙級國寶了。

 

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銖錢

 

“五銖錢”最早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漢武帝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該幣鑄工精良,版面優雅,紋飾考究,佈局合理,當時鑄造數量不多,輾轉無窮月流傳至今,能完好無缺保存下來的極其稀少,價值不菲,投資收藏價值相當不錯。

 

新莽末年,綠林軍建立的以劉玄為帝的政權又稱為更始政權(公元23-25年)。《後漢書·劉玄傳》記載:“更始二年十月,鑄五銖錢”。關於更始五銖,陝西西安三橋鎮徵集到的銅范母就是一個證明。此銅范母背面刻有篆書“更始二年十月工緱岑刻”字樣,正面有錢面兩列,每列各四,每列有面模、背模各二,面模篆書陽文“五銖”。

 

 

東漢初年,經濟蕭條,“布帛金粟”為日常交易物品。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社會經濟得到了復甦,才在馬援的建議下恢復鑄行五銖錢,即所謂“建武五銖”。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和政權、二十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此枚五銖錢,方穿孔,正面穿孔上有橫廓,左、右、下無部。“五銖”二字陽文篆書,五字在右,銖字在左,字體工整。五字交叉兩筆緩曲,上下兩橫較長。銖字的“朱”上下兩筆稍圓折,金字頭呈三角形。背面穿孔四周有廊。此組錢幣印製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銹色自然流暢,整體古樸大氣,製作精美,色澤金黃,實為罕見的稀世珍品。

 

但,最後還是要說一句:我們200萬枚都不張揚,你小小26枚得瑟個啥?!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