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光緒元寶伍錢

喀什
光緒元寶伍錢鑄造於1911年,直徑32.8mm,厚度2.3mm,重16.6g.是新疆喀什地區鑄造的一款光緒元寶。

 

  19世紀60年代中期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新疆,在喀什仿其本國錢幣的形制鑄造了金、銀、
銅幣,其中以“天罡”(白銀重量單位,即“騰格”,每枚值銀五分,20枚合銀一兩;是中亞一帶對銀幣的統稱)銀幣流通最廣,鑄造量最大,在整個南疆普遍使用了數年,因而在新疆貨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喀什光緒元寶伍錢

 

  光緒十八年(1892年),疏附縣稽查庫魯班伯克等人,稟懇政府鑄造銀錢。經喀什道李宗賓委派候補知縣羅正湘,召集商民籌銀三千兩先行鼓鑄試辦,暫賠火耗,若有成效,再由公家籌款鑄辦。先鑄有一錢、二錢、三錢重的3種面額,第二年又添鑄五錢重的一種。喀什地方富庶,道庫存銀最多,為全疆之冠,因此所鑄的
銀元也最多,一般成色較高。但設備簡陋,而所鑄幣不夠精整。正面只有漢文文字,無其他花飾,背面老維文的四周飾以阿拉伯風格的花草圖案。喀什所鑄造的成套光緒銀元可分為3種類型。

 

  A型,正面無漢文地名的光緒銀元,有伍錢、三錢、貳錢、壹錢4種面額。伍錢重16.9克,厚2.6毫米,直徑30.5毫米;三錢重10.2克,厚2.1毫米,直徑26.2毫米;貳錢重6.8克,厚1.8毫米,直徑23.4毫米;壹錢重3.3克,厚1.5毫米,直徑18.5毫米。鑄造期為光緒十八年至二十二年。正面中央直書漢字“
光緒銀圓”四字,右左兩側為大寫漢字伍錢、三錢、貳錢、壹錢,未標明鑄地、年份。背面老維吾爾文(自下而上逐行讀),漢譯喀什噶爾造5、3、2、1錢及回歷1310~1313。壹錢另有兩種版式:一種正面為對讀“光緒銀圓”,無漢文面額,背面鑄有老維文一錢面額及喀什噶爾地名;另一種正面亦為“光緒銀圓”,背面中間直書漢字“壹錢”,左右分別為老維文一錢及喀什噶爾造。此A型光緒銀元比貳、三、伍錢相對較多,而壹錢較罕見。

 

  B型,這類銀元與A型類不同之處在原來的正面增鑄漢文“喀什”二字,豎寫在“光緒銀圓”右邊,左邊則豎寫漢字大寫的伍、三、貳、壹錢。背面圖案花飾同A型,為光緒二十二至二十八年鑄造。壹錢另有一種版式,正面中間豎寫漢字“壹錢”,右、左分別為“喀什”;背面圖案、文字不變,只有鑄造年份有所不同,此乃不經見之品。

 

  C型,是把原正面“喀什”的“什”字改鑄為“造”字。這種喀造光緒銀元面額只有伍錢、三錢、貳錢三種。鑄期自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道仿照內地“光緒元寶”龍洋式樣,使新疆自鑄銀元的款式發生重大變化,拋棄過去伊斯蘭風格花飾圖案,將形制統一於內地各省標準龍洋背面的蟠龍圖紋。但在衡制單位上仍然不同,內地各省使用庫平,新疆則習用湘平,成為晚清新疆自鑄光緒銀元獨有的地方特色。

 

  喀什鑄造的光緒元寶成套銀元,有伍錢、三(三)錢、二錢3種面額,但三(三)錢有大、小兩種寫法。正面圈內為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對讀,圈外上方有漢文“喀什”二字,下方有漢字伍、三(三)、二錢字樣,右側為老維文(即光緒,回歷1323),左側為老維文(即喀什噶爾,五錢或三錢、二錢)。左右兩維文時有調換位置,背面由花葉紋飾改為蟠龍圖,其龍尾有右彎或左彎構成不同版式。另外,尚有一種同一時期鑄的正面有豎寫“壹錢”,右側維文喀什噶爾;左側維文一錢。背面蟠龍紋,應屬喀什造“光緒元寶”系列銀元之別種,以奇、稀見稱。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