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和鑄幣是怎麼回事?

貨幣和鑄幣是怎麼回事?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依傳統的傳說,中國貨幣的起源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在原始社會末期,它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自發地從商品界分離出來。隨著交換範圍的擴大,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就逐漸代替其它商品充當貨幣。因為金銀的自然屬性,如同質、可分、便於保存、體積小、價值大、能攜帶等,最適宜於作為貨幣的材料。

  中國的貨幣文化

  中國的貨幣,不但產生得早,而且是一種獨立發展出來的貨幣文化。生產和交換進一步的發展,使得兩種文化水平不同的社會發生接觸時,文化較低的民族,就要受到文化高的民族的影響。我們只要瞭解古代、近代各國貨幣發展的歷史,就可明白:各國的貨幣很少是獨立發展出來的,而是採用了別國的制度。中國的貨幣文化影響了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圍的世界。

  
銅錢的歷史

  中國的先秦時期,牲畜、獸皮、珠玉、貝、布帛及金屬都充當過貨幣,當時金屬有“三金”:黃金、
白金、赤金,即金、銀、銅。中國以銅鑄貨幣始於商代後期,是世界上以銅鑄幣最早的國家。中國以銅塊為鑄幣幣材,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

  銅錢在一家程度上,具備了貨幣的各種職能。但作為儲存手段,人們還是用金銀。因為銅錢和購買力和它的幣材價值不符,有時候因為私鑄銅錢的關係甚至低於幣材的價值。也就是說銅錢的購買力要受自己數量的影響,而
金銀幣受此影響相當小,在銅錢減重和貶值的時候,人們是不會把減重、貶值的銅錢儲藏起來,因為他們曉得到將來,這種銅錢根本用不出去。於是就加快速度用這些錢,因而結果就是物價上漲,買的東西越少。這個特點使我們明白歷史上的許多現象,比如董卓的小錢,最多減重約五分之一,物價上漲近萬倍。梁武帝的鐵錢,只有銅錢價值的十分之一,可使物價上漲幾百倍,因而銅錢的自發調節作用比金銀幣差。

  鑄幣的發展

  最早時候,金屬貨幣都是直接以條、塊形狀流通,因而每次交換時都要查成分,稱重量,很不方便。隨著交換的發展,富有的商人開始在金屬條、塊上打上自己的印記,以自己的信用來保證金屬條、塊的成色、重量。這就是初期鑄幣。當交換面擴大許多之後,鑄幣就開始由國家來集中鑄造,並使它具有一定形狀重量和額面價值。起初鑄幣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在中國歷史上曾流行貝形、鏟形、刀形和圓形錢幣。先秦的刀幣,是由各城邑鑄造,幣面多標明地名。唐、明、清的錢幣都是由各州或分局分鑄,錢背有州名、省名或局名。中國貨幣在鑄造上有地方性,在流通上也有地方性。

  中國貨幣的鑄造,一向是用手工,即用范鑄,難免會出現流銅、錯范、傳形、倒書等情況。地方鑄幣常用泥范,幾乎范范不同。這種原始鑄幣方法,於私鑄是十分有利的。中國古代,分解金屬技術不高,交通也不方便,往往實行即山鑄錢,由於礦石中所含礦物質的不同,使得各地鑄幣有顏色上、重量上的差異。

  所有鑄幣經過長期流通後,由於磨損的原因都會減重,成為不足價貨幣這,種不足價貨幣在國家規定的損耗內仍可流通。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