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清銅幣五文圖文解析

北洋大清銅幣五文圖文解析

  鑒於清末民國時期,鑄行了不少機制
銅幣,時間離現在較近,這給賊偽制假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同時,鑒於民清有些品種的銅幣存世量大,收藏門坎兒不高,因此擁有較大的普通收藏群體。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背景情勢,民清機制銅幣(也包括銀幣),制偽猖獗甚於
古錢幣,不少初級藏家上當受騙屢屢發生。對於這種情況,余以為,制偽在中國歷史悠久,不必去過多再說。而真正令人唏噓的則是打著有錢幣鑒定資格旗號的某些拍賣公司,抑或知假拍假,抑或鑒識水平極差而將假當真上拍,為賺取送拍人的圖錄費來者不拒。更有甚者,在打著鑒定水準一流或者某種品牌優勢的掩護下,刻意將關係戶之偽品上拍,並且獲得成交,欺騙買家或者虛擬成交,為偽品塗脂抹粉,先造輿論,以便後續再行上拍!最終引誘終極買家上鉤。

  

  清末民國時期,處於中國貨幣形態前所未有的改型時期,即機制幣取代方孔錢。期間,鑄幣種類繁多,尤其是試鑄幣很多,一個政治上和經濟社會上都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不斷改型試鑄不同錢幣,是當時的一種特徵,或者說也是必然。正因為此,導致這個時期出現了一些鑄幣在試鑄後又停止,有的少量試鑄即又回爐融成銅錠。這樣的結果,是導致有少量的試鑄幣流出社會,逐漸隨著時間推移和數量本身的稀少而成為珍稀幣種,收藏價值很高。

  

  然而,眾所周知的原因,正因為其珍稀,這些試鑄幣最終也成了偽仿的重災區。不斷的偽仿,不斷的技術改進,幾乎可以亂真。加之一個瓶頸原因,即這些珍稀試鑄幣,因其存世量實在很少,看過真幣並對其特徵能有所把握的人其實鳳毛麟角。不少所謂鑒定師、專家,實際上從未上手過真品,不知其貌,更難知其某些特徵細節。此導致中國當今文博收藏界之一大奇觀——偽作偽鑒,一對孿生怪胎,霸佔了幾乎大半壁市場交易的江山。

  

  對此,儘管余等批判力微,對某些問題,還得憑良心,既然自己知曉,不必自藏方法,當以共享之方式,有所揭露和辨析批判,以便更多的愛好者不至於上當受騙,眾人拾柴火焰高,終究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就是歷史演進的必然,無非需要時日而已。

  

  以下,我們展開辨識。先說上面圖照本品,此
大清銅幣乃大清朝最後一年即宣統三年之試鑄銅幣之一。因清王朝被推翻而在試鑄後尚未正式頒行即因宣統帝退位而停鑄,故存世量極其有限,屬於清代銅幣中的珍品之一。察,百餘年來,本品已經形成較濃厚的醬紅色包漿,其紅銅不純,銅質略偏黃。鑄制上看,錢文凸起感強,且文字筆劃呈現凸起圓滑,個別字個別筆劃反而較弱(如宣字最後一橫),龍紋凸起感較一般,有起伏,此乃機制試鑄幣之必然現象。試鑄,具有試機試模的過程,故其品並非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定是精整清晰到家。事實上某些機制試鑄幣會因沖床壓力的調整,而在出幣中出現一些沖壓深淺不一的產品。這樣,我們便會在銀幣銅樣或者銅幣試鑄幣中看到一些深淺不一定之紋飾字口現象,此才是真正的機制試鑄幣。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極其精整,紋飾字口高凸的錢品,反而多不是那個時期的原鑄產品。所謂歷史的技術局限性,其實是很難仿的,便是這個道理!

  

  此外,清末銅幣,只要其未入土,則不會形成古錢幣般的所謂紅斑綠銹。但是,其有兩個必然特徵,未入土之傳世品銅樣幣或者銅幣,要麼生成可直接見銅色但綻放五彩色之包漿;要麼生成一層醬紅色包漿。總之,百餘年無論你放在地上什麼地方,空氣的氧化作用,必形成包漿,儘管深淺或者色調可能不一。

  

  再者,我先前在民國開國
紀念幣五文辨析一文中已經提到,機制幣鑄制的一個最基本特徵,是所有的漢字或者英文字母,均會以幣圓心為中心,呈扇狀分佈,每個字的中心延長錢均會對準圓心。這是機制幣最重要的一處細節,是在雕模時特別注意到的一項技術要領或者說質量標準之一。只有這樣圍繞圓心扇形佈局出來的文字,才會給人協調的眼感,才不會顯得視覺上的彆扭之感!!

  

  這裡,為首先以此五文幣中的兩個字佈局為例,舉要說明。上圖,我們看到所有的漢字,其中心線均是對準圓心的,以“年”字為例,其字中心延長線正好對準圓心。經測量,其它字也是一樣。這是一個特徵。另外之一個特徵是,“二”字,正好處於圓上下中心的中間。同時,下面“換”和“銀”兩字,正好等距排列於圓中心豎線兩邊。整個幣,文字排列自然,眼感無彆扭之處。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