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知識對鑒定錢幣有何作用?

歷史知識對鑒定錢幣有何作用?

 

  懂得歷史知識,對錢幣的鑒定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習歷史,使我們明白除貝幣外,其餘貨幣都由最初沿用的生產工具演變而來的,如布幣是由農具娜(鋤田農具)演變的,這種農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一模一樣,刀幣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樣。環錢也一樣,殷墟出土的紡輪,就是這種形狀,至於後來的方孔圓錢,也不是突然而來的,秦始皇的半兩錢,是方孔圓錢的代表,它是環錢的變形,也是布幣的承繼者,因為環錢中有鑄明一兩十二株的;布幣中的三孔布,也有背面分別鑄明一兩或十二株.株兩正是周秦的重量單位,小型三孔布背後的十二株,和秦始皇的半兩是同一重量單位。至於這些幣向著輕薄、圓小的方向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此說來,那些臆造的奇形怪狀的
古幣,我們是不能相信的。

  我們所說的
歷史知識,包括中國通史、斷代史、專業史和古今文獻資料、歷史地理、圖籍等。

  歷史上各個時期貨幣的產生、發展至消亡,都是由社會的若干因素和貨幣發展本身的矛盾促成的,因此,不能脫離歷史來鑒定錢幣的真偽,比如空首布源於人們的內部交換的青銅農鏟。青銅農鏟是農業地區一種可讓渡的重要財產,它在交換過程中曾起過貨幣的作用,進入春秋時期後,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心地區的關、洛、三晉地方,便發展成為被名為“空首布”的鏟形金屬鑄幣。戰國時期,由半沂布演變而來的方足、尖足小布也大量湧現。秦時規定重如其文的“半兩”錢為全國統一貨幣,不久就被破壞了。因秦漢之交,夭下大亂,物資班乏,漢初半兩錢不到半兩,甚至出現了不到一株重的半兩錢。唐末、五代時貴金屬白銀開始有進入正式流通的趨勢,由於白銀與黃金一樣,均為本身具有價值的貴金屬,因而文獻中就有不少關於白銀使用的記載,但白銀在民間實際使用時,則多是先變賣成
銅錢而後支付。由於五代時期連年戰亂,錢幣鑄造極少,尤以後梁為甚,因而目前所見後梁的開平銅錢基本上是偽品。另外明朝倭寇為患,政府撥銀平俊,於是後人便偽造平樓館銀,錢幣年號與倭寇肆虐的年代不同,學習了歷史知識,真偽即可鑒別。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