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銀幣格桑章噶圖文解析

西藏銀幣格桑章噶圖文解析

  論自製銀幣,位處西南邊陲的西藏是中國最早開制的地方,然而西藏地區使用及製造的銀幣都輕且薄,俗稱“薄片”。青藏高原因地處偏遠,與中原交通不便,而與尼泊爾的聯繫較多,因此在沒有自行造幣以前通行尼泊爾的錢幣不足為奇,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18世紀末。

  

  西藏自16世紀中葉起,因貿易便利逐漸習慣於使用尼泊爾重約5克的銀錢,不過後來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時因成色糾紛引發了戰爭,乾隆皇帝認為使用外國貨幣不成體統:“我國家中外一統,同軌同文,官鑄制錢通行無滯。區區藏地,何以用外番貨幣?”與晚清沿海及內地紛紛採用西洋
銀元的情況完全不同,這時的大清王朝國勢尚強盛,這是西藏開始自造銀幣的肇因。之前西藏地方政府曾在乾隆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763 -1764年)及乾隆五十(1785年)兩次自鑄錢幣,但都是權宜之計,未生產多久,便停造了。

  

  西藏自造銀錢採用藏歷紀年,背面中心內為蓮花圖案,外圈是八吉祥圖案,俗稱“久松”銀錢,“久松”是藏歷13饒回的讀音,“久松”銀錢有“1791”、“1792”、“1793”3個年份,與尼泊爾錢同重,清末四川所造的一錢六分半盧比銀幣的重量與之相當。乾隆五十八年設寶藏局開始鑄造。“乾隆寶藏”銀錢,並在幣面標注紀年,開了中國錢幣標示年份的先河。至此,尼泊爾銀錢影響力逐漸式微,最終退出了西藏地區,這第三次的造幣意義重大。

  

  “乾隆寶藏”銀幣發行的第一年有重一錢五分、一錢及五分3種,其後乃至後來的嘉慶、道光、同治年間所造寶藏銀幣都只有一錢,“宣統寶藏”有二錢及一錢兩種。由於西藏地處偏遠,清末國勢日益衰弱,中央無暇顧及地方事務,駐藏大臣也多為被貶官員或庸才,錢幣時造時停且產量有限。清政府對西藏控制力喪失後,西藏地方政府也製造過“甘丹頗章”、“格桑章噶”等銀幣,還從印度購置舊式壓印機設立造幣廠進行造幣,但西藏錢幣可能因所處地理位置偏遠與文化差異,始終未受中央重視。“宣統寶藏”是駐藏大臣聯豫到任後,以造幣權歸屬中央、地方不得私自設廠為由,派軍查封地方政府的造幣廠,恢復對西藏造幣的監管後所制。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